我的网络道德准则???
道德准则对网络游戏是个多余的话题。对于网络,需要的只是规则,道德准则,显得过于奢华了。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的体现,网络游戏是现实世界的倒影,或者称之为影射。现实生活约束人与人之间的法则,在网络游戏中,同样存在,这就是网络游戏的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可以是大同小异,根据不同的产品略有变动,但无非都是为了维持新老玩家间的平衡性与增加游戏乐趣的原则进行设定。扶持弱者或者说是新手,是网络游戏道德准则中,最基本的设定原则之一。
德道准则,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与困难。对于人与人之间不同行为系统做出的不同处理及限定,就是广义上的道德准则。比如,有些游戏禁止对一定别级以下的玩家进行PK,或者PK后红名制度等,都是属于简单型的道德准则的范畴。由于它们的简单性与必要性,使得这类约定俗成的道德准则就慢慢形成了众所认同的游戏规则,而淡化了其作为道德准则的特性。
做到这一步,网络游戏的行为准则至少在目前的产品中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完善了。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更需要关注的领域了。但,这样算是对自己,对作品,对玩家,对社会负责任吗?这种责任,是作为“玩家的上帝”之称的策划者对于这个虚拟世界的责任。
这种责任,是一种可以不必去承担的义务,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为了在善恶间用规则进行界定与平衡,在玩家的素质与作品的品质间,都是极难的抉择。既需要技巧,也同时需要智慧与决心。
循序渐进是必然的实施方针,如何在设计中运用这种方式平滑过渡呢?我个人建议,在前期设定时,暂不考虑道德准则的问题,只是按照常规对网络游戏规则进行设定。然后等游戏设计大致完成后,再研究如何在现有的游戏基础上,加入道德准则的内容。
道德准则的加入,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团队制度、PK制度、新手保护制度、交易制度等前期进行调整修正,以规则的形式固定并实施。原则主要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设定,在这个基础上,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
任何的设定,都是策划者的主观意识,需要经历玩家的检验与认同,才可能会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需要策划人员在前期不断的接受玩家的意见并根据游戏的情况进行修正。玩家的意见固然很重要,但并不代表绝对正确,策划人员要有自己的立场与认识。
道德准则,并不只是对这些限定性行为规则的修正与加强,更多的是宣扬一种精神或品德等。这才是网络游戏难得可贵的“附加值”。中国的侠义精神、忠义、舍己为人、尊老爱幼等品德,都是可以“入游戏”的。如果在游戏中表现出这些品德来,是对策划人员素质的一个挑战。而这些内容的实现,不单单是丰富完善了游戏本身,增加了乐趣,更重要的是对玩家的引导与对社会的责任感。一个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的艺术家,称不上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那作为构建整个虚拟世界的网络游戏策划师而言,社会责任感又意味着什么呢?
光有责任感是不够的,如何在网络游戏这个世界中建立起良性的道德准则,是需要策划师对自己修养的培养的。这种修养,一方面可以从中华古典文化中得到启迪,另一方面,还要对现在的网络游戏的表现形式加以深入的研究与体验。理论上的研究与实际的游戏经验同等重要,与骨灰级玩家的积极沟通,可以加快这个进程,并有效地修正了由于个人认识所造成的局限性。
玩家所能提供的帮助,远远不止为此。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良好完善的道德体系也不是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完成的。运营并不是终结,只不过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运营中,可以借助玩家与运营公司的力量,来进一步活性化道德体系。再完善的制度也有漏洞,程序毕竟不是人,所以人为的调控就显得是一种必要的手段。GM虽然是很重要的存在,但是最终的解决手段,不到万不得己,尽量不要采用。利用玩家自治,是最好的办法。从玩家中挑选出一批人,来对游戏进行监控反馈,以玩家治理玩家,是上上策。这些都需要策划师在前期的游戏设计时就要考虑清楚的。留下预先的接口或沟通监控途径,以利于运营商的后期运营。运营商借助道德体系这个题材,在市场推广与活动方面,可以有很多发挥的地方。使得道德准则,成为游戏中的一个卖点存在。
道德准则,是策划师在世界设定之初定下的行为准则。后期在实际运营中,极可能会有漏洞被玩家抓到,从而变得一无是处。修正与人为的引导,是纠正这种情况的有效手段。利用程序的升级,来不断的修正错误与漏洞,使得道德准则得以延续。
道德准则的建立,是一项很艰苦而且长期的工作。费力不讨好,也许是最终的结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游戏七条规定
文化部在《办法》的制定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认真梳理网络游戏存在的各种问题,细致研究各相关方的利益诉求,确立了从事网络游戏活动的基本原则:从事网络游戏经营活动应当“遵守宪法、法律、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