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游网-免费.绿色热门软件一站式下载-高速、纯净、安全、无捆绑

文明与征服蒙哥阵容搭配

时间:2024-11-14 14:15 点击:58 编辑:admin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文明与征服蒙哥阵容搭配的相关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文明与征服蒙哥阵容搭配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插图

中国的丝绸之路,汉代为开拓期,唐朝为黄金期,而元朝则达到了丝绸之路的巅峰期。蒙古人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至此打破了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的贸易壁垒,造成了古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商业贸易活动。然而等到忽必烈继承汗位,他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日益增多,不光蒙古贵族不认忽必烈为大汗,更要命的是蒙古帝国是处于一种即将瓦解的状态。面对中原与草原的矛盾,忽必烈遵循中华文明的传统去笼络中原人,并且依托中原地区为财源,打造了一个二元帝国,并且用贸易将这个二元帝国给联系起来。

第一部分:被质疑的大汗之位,以及如何笼络中原人

忽必烈登上蒙古大汗之位的合法性存疑,蒙哥在钓鱼城去世的时候他并没有指定继承人,按照蒙古人的传统,推举大汗,应该举行一个库布里台大会,来自各个地区的蒙古王公贵族要进行举手表决,来推举谁当蒙古大汗。然而忽必烈没有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就宣布自己当了大汗,所以其他人就不答应。

如果按照蒙古人幼子守产的传统,应该由蒙哥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继承汗位,忽必烈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二,所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就展开了一系列的争斗,各地的王公贵族开始站队,但是大部分的王公贵族都站在了阿里不哥这一边,只有忽必烈的三弟旭烈兀站到他这一边,所以当时的情况非常的紧急,在局势对忽必烈不利的情况下,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结果显而易见,忽必烈和其他蒙古王公贵族的关系就十分的僵硬,后来忽必烈只是名义上的蒙古大汗,其他汗国已经不认忽必烈了,那忽必烈应该如何解决呢?

在其他蒙古王公贵族的眼光中是看不起忽必烈的,对于蒙古人来说,打仗胜利是荣誉,而忽必烈打仗不行,南征越南,东打日本差不多以失败而告终,只有在打南宋的时候比较顺利,所以忽必烈在军功上是站不住脚的的。

另一个方面,忽必烈对中原汉人的态度比较暧昧,跟汉人士大夫经常搞在一起,比如忽必烈让真金太子完全接受儒家文化的教育。在忽必烈争夺大汗之位的时候,这些汉人士大夫出了不少力。然而,这些在蒙古王公贵族的眼中是不可思议的,他们认为我们是黄金家族,而忽必烈却抛弃了我们的传统,蒙古人认为忽必烈对中原人不错,但是中原人也不是特别地认可忽必烈,在中原人看来忽必烈是野蛮的侵略者,是中华文明的破坏者。这些忽必烈又该如何去解决呢?

第二部分:忽必烈的新国家建设事业

第一个方面,忽必烈想要笼络汉人,第一步就是修建元大都,其实忽必烈修建元大都就是以当时的金人以及南宋人看的。忽必烈是遵循中华文化的,按照《周礼》将元大都修得四四方方,秉承中原历代都城的样式,并且是由汉人刘秉忠规划建设,陆续又增添了孔庙、国子监、郊祭坛庙和佛寺等。根据《易经》大哉乾元,定国号为元,完全按照中国的礼制来,让中原汉人接受元朝,只是改朝换代罢了,让蒙古人成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

第二步,按照惯例给前朝写史,让宰相脱脱主持写《金史》《辽史》《宋史》。从法理上讲,元朝是从之前的朝代继承过来的,经过一番的操作,中原的读书人心里或许已经默认了元朝的合法性,对元朝也有了一些认同感,比如真定的史天泽,顺天的张柔等,他们原先是金人,忽必烈对待他们采取招抚政策,授予爵位。在争夺大汗之位时,这些人出了不少力。

第三步就是采取对中原地区降低农业税率的措施,元朝统治者本身是处于一种较低水平的文化,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统治制度。他不会统治广大的中原地区,所以就没有养很多的官僚,元朝是以贸易立国,对中原的人头税和土地税只是象征性地征收一点,对老百姓是非常好,从而达到了轻徭薄赋。这些措施实施下来中原人已经对元朝有了一种认可,从心理上已经接受元朝。

元大都

第二个方面,元朝是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既要兼顾中原,又要管理草原,他就建立了一种二元帝国政治模式。元朝的皇帝有两种身份,在中原是以皇帝的身份出现,在草原是以大汗的身份出现。所以忽必烈又在金莲川修建了一个上都,修建上都是给蒙古王公大臣看的,忽必烈一年中来回在上都与元大都之间居住。夏天太热,要去上都居住,冬天太冷,要在元大都居住,在政治上要进行表态。并且用大量的白银,奢侈品来赏赐蒙古王公大臣,来换取他们对自己大汗身份的认可。

此外,忽必烈还在上都与元大都之间打造了一个经济走廊,将各种能工巧匠聚集于此,制造各种奢侈品。比如一个叫"荨麻林"的地方,就聚集了3000多个纺织户,专门生产丝绸、衣物、布匹等这些奢侈品,吸引了各个自汗国的王公贵族,这些王公贵族虽然有大量的真金白银,但是没地方花。忽必烈弄了一个制造工厂,一下子将王公贵族的目光吸引过来了,他们喜欢什么就造什么,精美的瓷器,美轮美奂的珠宝玉石,应有尽有。忽必烈无形中用商业将其它汗国给联系起来了。

第三部分:用穆斯林的商业网将整个蒙古帝国给联系起来

蒙古帝国有如此广阔的疆域,在古代通信以及交通不便的情况下,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其实是非常的困难。在忽必烈统治时期,虽然忽必烈是蒙古的大汗,但是这个称号只是名义上的称号,忽必烈已经没有支配其它汗国的能力了。

在整合蒙古帝国的过程中,忽必烈用了一种很聪明的方法去维系着庞大的帝国,使用武力不划算,用贸易将整个帝国给笼络起来是非常的经济的。忽必烈是以强大的军事能力为后盾,以富饶的中原地区为财源,以两都的奢侈品为吸引力,以穆斯林的商业网为纽带将整个蒙古帝国又给连接起来了。

忽必烈将上都与元大都之间方圆约350公里的椭圆形的区域内打造成了一个首都圈,这一地区作为政权的核心地带,在两都沿线区域内设置了各种城镇以及基础设施,聚集着大量的工匠以及各种作坊。他不光自己建立首都圈,他还要在境内的其他部落也建立首都圈。

忽必烈

在忽必烈政权建立之初,并不稳定,其他势力不服从忽必烈。东起东北森林,西到阴山,甘肃,内蒙古草原有着大大小小的势力。形成主力的有左翼东方三王,五投下,汪古部,阔端王家等。

解决他们用武力并不划算,那得用一种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反叛势力,忽必烈用的第一个方法就是以忽必烈家族为中心进行各个部族之间的通婚。第二个方法就是要求这些势力仿照上都和元大都的首都圈为模板,在北方草原上面建立了数十个小型的首都圈。

光建立首都圈没用,得将这些首都圈给联系起来,那么商人的作用就出现了。忽必烈用了以商止战的策略,所以中亚的穆斯林商人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了,这些商人的足迹遍布整个欧亚大陆,他们建立了一套商业贸易网络,所以穆斯林商人这些特质正好被忽必烈利用,这些首都圈就好比是一个个的经济特区,有着大量的利益并且蒙古王公贵族有的是钱,商人的特性就是贸易赚钱。忽必烈的这一步步的布局,将这一地区给联系了起来。

贸易商人

忽必烈用贸易将各个势力给联系起来的做法,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蒙古帝国。他是依托中原地区的财富进行笼络各个汗国。每年元月,忽必烈就在上都进行封赏来自各个地区的王公贵族,不管是丝绸瓷器还是金银珠宝一并赏赐。比如忽必烈一年要赏出去十吨白银,两公斤一块,要赏出去5000多块。只要这些蒙古王公贵族称呼必烈一声大汗,这些东西随便拿走,这些王公贵族看到便宜不占白不占嘛。不就是喊一声蒙古大汗吗?

忽必烈又规定,如果路途遥远的话,可以派使者前来,王公贵族不必亲自前来。这些王公贵族弄了这么多钱,也没地方花,他们得让这些钱生出利息啊。这时商人的作用就出来了,蒙古王公贵族不会做生意,只能委托他们境内的穆斯林商人打理,这些商人都是从事于国际贸易,商贸网遍及欧亚大陆。忽必烈弄了一系列的首都圈,再加上富饶的中原地区,所以这些钱又会流到忽必烈这边。

忽必烈为了方便商人做生意,重新修缮了蒙古军早年打仗时用的兵站,让这些兵站成为商人的休息处。忽必烈的商业政策非常的开明,由于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全部被整合在一起,所以忽必烈要求各个汗国之间不能收商人的过路税,对商人买卖东西只收3%的销售税,这些条件对于商人而言是非常好,商人做生意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各个汗国的王公贵族就赚了不少钱,从而导致各个汗国的蒙古王公贵族依赖跨国商人,而这些商人又依赖于元朝,从而使得各个汗国对忽必烈更加依赖。

总结

忽必烈打造了一个二元帝国,以继承中华文明自居,来获得中原人的民心。对待各个汗国之间的矛盾,用商业贸易将整个帝国给联系起来,所以尚武,重商,开放,兼收并蓄成为了元代的时代特征。总体而言,忽必烈用了以商止战的战略来玩转整个帝国,以强大的军事能力为后盾,以中原地区的财富为吸引力,利用商业网将各个汗国给联系起来,所以说忽必烈的这一套是很高明的。

参考文献 《忽必烈的挑战》《疾驰的草原征服者》

请问蒙古族是战斗游牧民族吗?那个民族居然能统治整个中国和俄罗斯的一大半国土,蒙古族是怎么战胜汉族...

自从成吉思汗统一整个民族开始,整个民族的文化和政治体系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其中不乏从其他文明学习的例子),例如波斯字母表(通常认为是回鹘蒙古文),军队十进制编成,以及法典大扎撒,很多当时颇具远见的措施得以实行(例如驿站系统)。在成吉思汗任内,由于世仇发动对金战争,由于贸易纠纷一事发动了对中亚花剌子模的讨伐。由于此时蒙古部队内战时期锻炼很大,平时生活又与战争相关,所以从士兵素质上是比农垦兵壮丁要强,并且机动性极高。再加上同时期蒙古将领掌握比较先进的作战方法(实战训练与总结),例如风卷草编队等战术战法得以推行到各作战单位。又由于是民族初兴,部队普遍士气极高。这一时期的蒙古军队可以认为是士气高涨,战术得当,训练充足,机动强,补给依赖低(所以能远距离奔袭)的一支强悍的部队,在优秀的领导下战无不胜。这一时期蒙古作战的主要战利品是在熟练工匠的获得以及全城抢掠的财富搜刮,前者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后者则为后来的商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质保障,并且完成了血腥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保证后顾无忧,以及打击对方士气的目的,蒙古部队的实施了屠城,打击水利,有意图地制造混乱等方法,对对方进行了极大的杀伤。在军队不断作战的同时,一系列先进武器得到了应用,并且发展出了配套的作战方略。在成吉思汗的任内,成功地将散乱的部落凝聚整合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军事体,完成了资本积累,手工业与商业得到了初步发展。在对外作战上打残了金政权,控制了西夏,归降远东部落,得到新疆地区拥护,并且兼并了花剌子模富庶中亚地区(某种程度上给打成了焦土)。由于继承王位与土地分配,家族内部出现不和谐的争端。

在窝阔台汗任内(中间有一年托雷监国时期),进一步发展商业,实施了鼓励商业的政策,并且建立了国际化都市哈拉和林。这时的作战目标则是追杀敌对残余力量,在中亚表现为对更远地区的征服与探索,在东亚则表现为对金的进一步蚕食。在这一过程中发动了西征,彻底击败处于公国林立状态诸俄罗斯乌克兰诸城邦,消灭匈牙利,进击波兰并且与欧洲联军作战,获得胜利。但是由于窝阔台汗死讯传来,家族分裂的种种迹象出现,蒙古各联合部队立即回撤以保证其分别代表的家族利益。(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国王崩了,贵族们急着选国王以保障自己的利益)此时中原地区作战手段渐趋缓和,不再采用屠城政策,而是分配农民进行农产用以征得税负(耶律楚材的建议),整个地区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屠城一时爽,收税百年计,农户税率十税一)。

在窝阔台汗以后(事实上经过了后窝阔台汗时期,有个贵由汗,以及一大堆家族内讧暗杀处决的杂事)蒙哥汗由于作战英勇表现出众被一致推举成汗,但是此时家族内部争端加剧,冲突不断。蒙哥汗时期,金政权被彻底打垮,中原地区对金作战的前线指挥官忽必烈势力得到扩大(占据北中国直至长江一线),呈半军阀状态。蒙哥汗在位时间短暂,死后家族就继承帝国一事出现巨大分歧,得到部分人支持的阿不里哥汗占据蒙古地区,与北中国军阀忽必烈开展王位争夺战。在攻金事宜上,金朝被消灭,蒙古-宋联军(你没看错)由于宋将领为邀功占便宜先下手为强等种种因素发生交火,后果可想而知。忽必烈出于急于脱身北上打兄弟争王位考虑,宋方贾似道出于息事宁人考虑,构成合约,但是以宋朝大量财政负担为代价(贾似道隐瞒了这件事,自称得胜回朝),宋方毁约,不予偿付。

王位争夺战以忽必烈胜利告终(其他势力支援力度有限),但自此蒙古帝国各血缘分支冲突彻底表面化。蒙古帝国分裂,各汗国各有各的打算。在蒙哥和忽必烈任内,发动了对穆斯林恐怖组织伊斯玛仪刺杀派(没错,就是刺客信条那个)的战争,前线***旭烈兀借机发动蒙古十字军,屯兵大马士革,成立伊儿汗国,割据一方。自此四大汗国建立,短暂的相互攻杀后(伊尔汗国与金帐汗国关于亚美尼亚地区的草场问题发动战争,最终分别于拜占庭和埃及结盟以克制对方),维持表面和平。向西扩张由于分裂无法得到有力支持。在此之前,蒙古势力早已渗入西藏进入长江以南地区,长江天险无以凭借,割据一方的忽必烈军阀击败宋已经是时间问题了。这一时期的军阀部队的特征不同于以前,已经出现了多民族建制部队,高技术表征(相对),出现随军外伤医疗系统,政治和军事基本上倾向于因地制宜的一种模式。至此,宋战略上呈被半包围态势,军事上绝对弱势,内政暗弱,灭亡已经是时间问题了。。。后军阀忽必烈由于宋未按时交钱(贾似道瞒着呢)为由对宋宣战,宋朝一败再败直至一败涂地,崖山海战后彻底灭亡。

自此中国地区一统,元朝成为蒙古人主政的军阀地方割据政权,由于历史原因采取偏向贵族政治,又由于贵族政治导致君主政治权利不稳,出现了相权大于君权的奇葩政治状态(于唐宋明清的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而言)。

个人感觉蒙古崛起一方面是游牧兵锋锐利,正处于民族初兴期士气高涨,在军事上有着成熟先进的种种特点,(战术素养,指挥领导);另一方面是不断采取了先进的内政政策(尽管还残留一些特殊想法),并且没有被条条框框限制住(重商,鼓励手工业);最重要的在成长的同时不断学习不同的文明的优点并且进行自己的独创,这也就是蒙古这个民族为何能从没有文字的未开化状态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拥有同期相比的比较先进的技术体系,军事体系,以及官僚政治体系的的原因。自然,在这一过程中,开明的***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

揭秘历史上射杀蒙哥的不是杨过而是他?

13世纪蒙古名副其实的开放,横扫亚欧,它的战士所到之处,都投降了。然而一个小镇坚持了几十年,蒙古始终没有征服它。蒙古人攻镇的时候,南宋士兵的一箭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这一战,就是钓鱼城之战。

蒙古军队由大汗蒙哥率领,《神雕侠侣》年在杨过被长矛射死的倒霉可汗。在现实历史中,蒙哥也是死的相当憋屈的一个领袖。

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长子蒙哥夺得汗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南下攻打大理和南宋。1258年,蒙哥、他的兄弟忽必烈和将军兀良合台分三路进攻南宋。258年农历七月,蒙哥亲自率领主力进攻四川,一路所向披靡,征服了川北大部分地区,可以彻底消灭南宋。但1259年初,蒙古军队被阻于河州钓鱼城。

钓鱼城位于重庆,是一座山城。钓鱼城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城内有水源,有田地,是自给自足的城堡。这样一来,强攻无望,攻城更是雪上加霜。但是,蒙哥是铁血蒙古汉子。他从不低头,毅然选择了强攻。当时蒙古的攻城器械是一流的。有所有的弹弓和梯子,但都没有用。从2月到6月,仍然没有效果。天气越来越热,在北方寒风中长大的骑兵受不了了,但蒙哥还是下令让风暴继续。最后在一次极其普通的围攻中,一箭射死了蒙哥。无法证实是谁射出了这支箭。此时此刻,钓鱼城守军个个都是英雄,人人都是杨过。这一箭救了钓鱼城,救了南宋。然而,这支箭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哥哥一死,哥哥忽必烈迅速撤兵,返回北方,准备争夺汗位。另一个兄弟,曾带兵进攻西亚,早已去了埃及。听到消息后,精锐撤退,来到可汗。可以说,蒙哥的意外死亡改变了西方世界的局势,钓鱼城之战拯救了整个西方文明。蒙哥可以说是蒙古最后一个能一统大局的大汗。他死后,蒙古陷入内战和分裂,形成了四大可汗国和忽必烈的元朝。同时,由推进转为防御。

有一种说法,东南有悬崖,西南有钓鱼城。

蒙古统治中国和俄罗斯的影响.蒙古人为什么征服不了欧洲和日本

蒙古统治中国,使得中华古代文明受到极大破坏,唐宋的经济文化辉煌一去不返,人口被图杀锐减80%,中华古文明极速走向下坡路。唯一的功劳在于将西脏纳入中国版图。

蒙古压制俄罗斯(没有直接统治),使得俄罗斯人认识到野蛮的武力和统一的国家对于一个名族和国家壮大的重要性,并且使得俄罗斯人的名族精神开始崛起,之后从条顿骑士团到拿破仑到希特了入侵俄国,俄国人都以反抗蒙古人的时代为榜样拼死抵抗,而且俄国后来的扩张走的也都是力量至上的道路。

蒙古人西征至匈牙利和中欧一线,兵力已到极限,之前所占地盘并不稳定,并且在围攻莫斯科和向维也纳,亚得里亚海湾进军途中,蒙哥阵亡于中国,使得各支大军的统帅必须回去参加争夺汗位的斗争,使得蒙古西征停止,而且自蒙哥去世后,蒙古帝国已经趋于分/列,并互相争斗,已无力继续西征。

至于蒙古问什么没有征服日本,那是因为第一,忽必烈的军队当时大部分的组成部分是士气和战斗力已经不高的汉族士兵和朝鲜士兵,他们很多都不愿意为元朝卖命。第二,日本的运气太好有台风,以至于在关键时刻元军的支援力量覆灭,无力再战。但是,元朝征日失败带来了一个很坏的后果:由于在战争中汉族士兵士气战意低下,被俘为奴者很多,所以那个时代,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从唐时期的敬仰羡慕,很快转变为鄙视,就在那个时期开始,日本人开始有了超越中国,征服中国的想法,并不断强化,直至丰臣秀吉和明朝的战争,再到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

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蒙哥,成吉思汗孙,拖雷长子,生于嘉定元年 (1208) 十二月三日。当时,蒙古草原黄忽答部一个自称知天象的人,断言此子日后定然大富大贵。为此,婴儿的母亲唆鲁火帖尼给孩子起了一个十分吉利的名字——蒙哥,用汉语讲就是长生的意思。蒙哥长大成人之后,使在蒙古宗室内部因争夺汗位而一度失意的拖雷系家族重新高昂起头颅来。

艰辛的复兴之路

成吉思汗的长妻弘吉剌氏孛儿帖,生有4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他们随成吉思汗东讨西征,为蒙古国的奠基立下了汗马功劳,犹如帝国的4根柱子。成吉思汗晚年,通过对4个儿子特长和才能的分析,选择他的继承人。在临死前,成吉思汗运用自己的绝对权威对4个儿子重申:“如果你们希望舒适自在地了此一生,享有君权与财富的果实,那么,有如不久前已让你们知悉的那样,我的告诫是: 三儿窝阔台将继承我的汗位,因为他要比你们高出一格。他的旨意坚定卓绝,他的见识颍敏优越。凭着他的灵验的劝告和良好的见解,军队与人民的管辖连同帝国边界的保卫将得到实现。因此,我指定他为我的继承人,把帝国的钥匙放在他英勇才智的手中。”但在蒙古本土,自古流传着幼子有优先继承权的习惯。长妻所生的幼子,蒙古语叫斡惕赤斤,义为 “守炉灶之主”,是留守家业者,而他的兄长们则要到外而另立炉灶。成吉思汗确立窝阔台为自己的继承人后,总感到对自己宠爱的幼子拖雷有一种愧疚之情,于是另外做了安排:“王位和国家的事是桩困难的事,让窝阔台去治理吧。我的老营和家室,我所征集的军队、珍宝等,全部交给拖雷管理。”成吉思汗这种自相矛盾的安排给此后宗室内部的汗位之争埋下了隐患。按蒙古旧例和成吉思汗的安排,拖雷不仅获得了父亲的领地,而且又继承了成吉思汗12. 5万军队中的11. 1万人,使拖雷一系成了蒙古贵族中实力雄厚的力量。绍定五年(1232)九月,即窝阔台即位后的第4年,拖雷莫名其妙地死在征金的大军中,成了历史上一个不解之谜。但是,拖雷的死并未能把兄弟间的矛盾带到坟墓之中,相反却留给了他的后人。拖雷的妻子唆鲁火帖尼和儿子蒙哥无时不刻不在为光复汗位绞尽脑汁。

幼年时期的蒙哥曾被还是藩王的窝阔台所抚养,受到昂灰皇后无微不至的看顾。长大之后,又是窝阔台为他聘娶了火鲁剌部的女子火里差为妻的,并分给他一部分部民。但是,蒙哥始终没有忘记要报杀父之仇。然而,蒙哥并未蛮干,因为他所面临的是一个手段毒辣的蒙古大汗,自己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宗王而已。这正是蒙哥的过人之处。蒙哥把复仇的欲念深深埋在心中,表面上却愈加谦恭。蒙哥在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之后,十分卖力地追随其伯父窝阔台四处征战,屡立奇功。嘉熙元年 (1237) 春,蒙哥率领大军进攻钦察部,把对手打得狼狈不堪,钦察部首领八赤蛮仓皇逃往里海海岛上。蒙哥闻讯后,率众穷追而至,适逢水浅,蒙哥高兴地手舞足蹈: “这是上天给我开的道路啊。”遂涉水登岛,生擒活捉八赤蛮。同年秋,蒙哥又与术赤的儿子拔都联兵征伐斡罗思部,在围攻也烈赞城的战役中,身先士卒,一举攻克也烈赞城。嘉熙三年(1239),蒙哥同贵由统兵征服了阿速国。蒙哥在屡次战役中,奋不顾身,功勋卓着,不仅消除了窝阔台系对自己的猜疑,而且在蒙古诸王中赢得了崇高的声望。史书上还称颂蒙哥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不喜欢侈靡、饮酒。这些就为其日后争夺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蒙哥积极活动时,其母唆鲁火帖尼亦在活动。当拖雷死时,她请客送礼,犒劳军士百姓,赢得了各方面的爱戴,使人心归向于她。波斯史家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一书中赞美道: “在教育子女,整饬朝政,维护尊严,处理事务等方面,这个别吉 (后妃,指唆鲁火帖尼) 明断英决,连戴头巾的男子尚且不及。”窝阔台对此大概最清楚不过了,他为了使这个可怕的女人就范,想把她嫁给自己的大儿子贵由,结果被她婉言相拒了。唆鲁火帖尼与别的宫廷后妃不同,险恶的政治环境使她必须处事谨慎。在蒙古汗位空缺期间,诸王滥发牌符,横征暴敛,唆鲁火帖尼并未为小利所动,她严禁自己的儿子们违反法令。唆鲁火帖尼还庇护手下的臣民,税吏、官员和士兵怕她的严刑,不敢苛虐百姓。一次,几名地方官征收她属下的臣民,因所征税额太重,被她处以死刑。

蒙哥的刚明雄毅、洁身淡泊的品质,雄才大略的军事才能,加之唆鲁火帖尼戒子惜民的声望,就使蒙哥的威望一天天地增长起来,以至贵由汗死后,朝廷无君,蒙古上下都把目光盯在了蒙哥的身上。

与此相反,窝阔台的子孙们却不争气。窝阔台死后,淳祐六年(1246),长子贵由即位。但是,贵由汗身患慢性病,继位不到3年便死于西行的大军中。贵由死后,窝阔台系就失去了最后一个有能力治理国家的人选,剩下的尽是孤儿寡母。贵由妻斡兀立海迷失既无能又好巫术,除了跟商人做点买卖外,于朝政一无所为。她的2个儿子,忽察和脑忽,年轻任性,各据一宫,互不相服。这样一个家族已根本不是势力雄厚的蒙哥及其母亲的对手了。双方的最后争夺在贵由死后的第二年 (1249) 召开的推选新汗的库里勒台上便见分晓了。

在库里勒台上,与窝阔台系有宿仇的术赤的儿子拔都,依仗其长兄的身份和雄厚的军事力量,率先推举蒙哥为汗位的继承人,致使参加会议的人几乎成了一边倒。这样,蒙哥依靠他所树立的威信以及与拔都结盟形成的强大的军事力量,终于把汗位从窝阔台系手中夺了回来。淳祐十一年 (1251) 夏,蒙哥在大多数蒙古宗王的支持下,终于在斡难河畔登上了汗位的宝座,实现了其复兴汗位的宿愿。

忠诚的卫道者

13世纪初期的蒙古族仍旧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发展阶段,蒙古贵族所从事的征伐实则是对被征服地区 *** 裸的土地与财富的掠夺及无限制的不时需索。他们主张把先进的中原农业区变成牧场。中原地区在蒙古铁骑的践踏下,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如蒙军攻下保州 (今河北保定) 时,玩起了比赛杀人的游戏。结果,尸积数十万,堆起的人头几乎同城墙一样高。窝阔台继位之后,为了安定中原局势,曾信用耶律楚材于1230年进行了一系列剥削方式的改革,主要用中原地区行之已久的赋税办法来改变蒙古贵族的杀掠政策与不时需索。中原人民生活稍有好转。端平元年(1234),窝阔台以失吉忽都忽任中州大断事官,总领中原汉地诸道以后,中原人民重又回到水深火热之中。

总之,到蒙哥即位前夕,“汉地不治”的局面已十分严重,人民困弊已极,只有武装反抗才是生存的唯一出路了。面对这一局势,登基伊始的蒙哥大有革除积弊、更新庶政的势头。1251年,蒙哥下令:凡是贵由汗死后,诸王滥发的扰民令旨牌符,一律全部收缴; 今后有关各省的财政事务,未经与宫廷官员磋商,任何人不得发布文书; 除成吉思汗特免的木速蛮、也里可温、和尚、道士外,斡脱、官员人等均应按其财产交纳贡赋;诸官属不得以朝觐为名赋敛民财; 人民交纳税粮时,可以向最近的仓库交纳; 汉地人民按贫富交纳不同的税额。显然,蒙哥上述一系列令旨不过是一般的应急措施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进行解决。相反,在任官用人上,蒙哥以牙剌瓦赤、不只儿、斡鲁不、睹答儿等管理燕京行省,这些人中好些是窝阔台晚期主管财赋的旧班子,多为残民蠹国之徒。蒙哥重用这些人的结果是旧弊未去,新弊又来。在剥削方式上,蒙哥确立了包银制度。金亡之前,蒙古贵族向中原人民随时勒索,真定史天泽就汇总一年所需的大概数目,订出定额,向人民摊收,这就是“包银”的滥觞。蒙哥继位前,汉地人民所负担的包银已十分沉重。即位之后,牙剌瓦赤等人倡言把包银改为正式税收,每户征银6两。由于汉地官员的力争,才改为4两,其中2两可以用实物折纳。非惟如此,蒙哥还将丝科由过去的每户11两2钱增加到22两4钱。由于缴纳不起,人民逃亡者日趋增多。

宝祐五年(1257),阿兰答儿的钩考事件就彻底暴露了蒙哥汗顽固坚持旧的剥削方式的真实面目。蒙哥为了把全国权力确保在拖雷系家族的手里,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委托弟弟忽必烈管理。忽必烈自幼深受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他在汉族谋士的策动下,于自己的封地邢州 (今河北邢台)、河南、陕西三地进行了实行汉法的试点,其措施为:任用一批汉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注意农业生产,招抚流亡人民,平均、减轻赋税,屯田积粮,整饬吏治。不几年,三地大治,经济得到了很快的恢复。但是,忽必烈的行汉法限制了蒙古、色目贵族的随意勒索,并威胁到了蒙哥的汗权。同年,蒙哥借口忽必烈患有脚病,解除了他的兵权,随即派遣亲信大臣阿兰答儿、刘太平等到陕西和河南钩考钱谷。阿兰答儿等到陕西、河南后,搜罗酷吏组成了钩考局,大开告讦,罗织罪名,对于支持忽必烈汉法措施的官员肆意迫害,陕西司死于酷刑的就达20多人。阿兰答儿设钩考局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夺回忽必烈控制地区的民政、财赋大权,迫害藩府人员,打击忽必烈的政治力量与改革计划。

蒙哥在政治统治方式上也基本上保持了其祖父、伯父的统治模式。

成吉思汗用来鼓励其兄弟、子侄们进行侵略战争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取天下呵,各分地土,共享富贵。”成吉思汗建国后不久,就把蒙古百姓及土地、牧场分封给了他的诸弟、诸子。成吉思汗自己的大营在斡难河、怯绿连河上游和斡耳罕河流一带,大约在1214年以前,成吉思汗就把大营以东的地方分封给了弟辈,他们的后裔就是元史上的左翼(东道)诸王。西征之后,成吉思汗又把自己大营以西的疆土分给了子辈——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他们的后裔就是元史上的右翼(西道)诸王。大蒙古国的这种分封制度具有极大的独立性: 诸王的领地是分享的,大汗不能把它撤除;诸王有权参加大汗召集的忽邻勒台,商议国家大事; 有权在自己的领地内设置怯薛 (军队)和政务机构,任命官吏,审判案件; 自置课税官,征收领民差发。随着蒙古贵族军事征服的不断进行,各藩国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越来越薄弱。大蒙古国的领土东起今日中国的东北,西迄俄罗斯,境内民族众多,语言、宗教、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社会发展水平也极不一致。这样一个缺乏统一经济基础的庞大帝国要想维系统一是极为困难的,成吉思汗时代,术赤所建立的钦察汗国就已显示出了独立的倾向。窝阔台死后,汗位空悬达五、六年之久,宗王们各自为政,中央权力日渐消弱。汗国的统一尽管表面上仍然维持着,但正如着名的波斯史家剌失德在《成吉思汗的继承者们》一书中所指出的,“从此,不和始产生于蒙古人之中。”

蒙哥继位之后,为了挽回大蒙古国的逐渐分裂,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蒙哥利用曲出之子失烈门与贵由之子脑忽、察合台之孙也孙脱企图推翻蒙哥汗权的事件,将三王遣发到汉地军前从征,并将窝阔台领地瓜分数块,分别授予窝阔台的后人,用这种分而治之的办法使他们任何人也无力对抗中央。此外,蒙哥对诸王领地权做了一些限制: 诸王驰驿允许乘3匹马,远行也不准超过4匹; 诸王不得擅自征招民户。但是,蒙哥上述措施不过仅仅削弱了窝阔台系诸王的势力,根本谈不上动摇其它宗王在领地上的统治。相反,蒙哥又继续封赐了一些宗亲。

在贵由和海迷失后执政时期,由于赋税差役过分沉重,人民纷纷逃亡。蒙哥继位之初,为了保证蒙古统治者和贵族的剥削收入,支持巨大的行政、军事开支,补充兵员,于淳祐十二年(1252)重新编集户口,搜括各地漏籍与寄居的逃户,增加户口20余万。在重新编集户口之后,蒙哥仍重蹈窝阔台的覆辙,按照蒙古传统的“共享”习惯,在宗室、贵族中进行一次权益的分配和赏赐,分别赐予岁哥都(拖雷子)、成吉思汗第三和第四斡耳朵、塔出驸马及军将、功臣共近2万户。宝祐元年(1253),为了把全国的权力控制在拖雷系宗族的手中,蒙哥又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 命令旭烈兀率兵远征西亚并执掌该地政务,忽必烈主管漠南汉地的军国庶事。但是,旭烈兀在取得对西亚用兵的胜利之后,建立了伊利汗国,“自帝一方”去了;忽必烈自掌管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后,则怀揣个人野心,广泛联络汉族士大夫,积极营建漠南根据地,屯田积粮。大蒙古国的分裂更是日趋严重。

那么,怎样才能统一管理诸王领地,加强中央权力呢? 蒙哥同其先人一样,仍然以漠北的和林作为大蒙古国的中心。漠北地处沙漠地带,阴寒少水,草薄土瘠,从经济上说,它不具备庞大帝国统治中心的条件。而当时已为蒙古占据的中原地区,历经数代封建王朝的治理,农业文明已十分发达,蒙哥汗要想加强中央权力,进而控制诸王领地,就必须改变祖训,把统治中心转移到中原来。可惜,蒙哥墨守成规,在这个问题上也失策了。大蒙古国继续朝着分裂的方向发展。

身死钓鱼山下

蒙古贵族十分热衷于对外战争,因为通过战争可以给他们带来巨额的财富。蒙哥继承汗位后,大蒙古国的周围顿时又战火四起。

自成吉思汗西征以来,蒙古大军已相继征服了波斯的大部分地区,在东部伊斯兰世界中,仅有亦思马因派统治的木剌夷 (在今伊朗) 和哈里发统治的报达 (今巴格达) 尚未征服。蒙哥继位之后,决定派遣其弟旭烈兀征讨木剌夷和报达,命诸王各从所属军队中10人抽出2人从征,还从汉地征发炮手、火箭手千人,由着名攻城能手郭侃率领,随军出征。镇戍波斯的拜住军、怯失迷儿(今克什米尔)的塔亦儿拔都军亦听旭烈兀调遣,阿母河行省供应军需。1252年七月,先锋怯的不花率1. 2万人先行; 1253年十月,旭烈兀统率主力大军浩浩荡荡向西进发。宝祐四年 (1256) 六月,旭烈兀遂率诸军四路并进,围攻鲁克奴丁所在之麦门、底司堡,架炮轰击。十一月,鲁克奴丁被迫出降。旭烈兀下令尽毁当地城堡,并将俘获及归降的亦思马因人屠杀殆尽。报达的城池似乎也并不比麦门底司堡坚固,在哈里发拒绝接受旭烈兀宝祐五年 (1257) 九月的诏降谕令后,十一月,蒙古大军三路并进,开庆元年 (1258) 一月,抵达报达城郊,30日完成了对报达的包围。一时间,四面杀声震天,炮石、火箭密如雨点,东部城墙、楼橹相继被毁。二月五日,哈里发被迫遣派儿子及官员人等奉重币至旭烈兀大营求降,但已为时太晚,旭烈兀拒绝接见,下令继续攻城。十日,哈里发率众出城投降。旭烈兀极其残忍地下令屠城,无辜居民死者达80万之多。二十日,旭烈兀下令处死了哈里发及其长子。至此,统治报达500余年的黑衣大食终遭灭顶之灾。

在旭烈兀远征西亚地区的同时,蒙哥又命塔塔儿带撒里、土鲁花等率众进攻忻都(今印度)和怯失迷儿。前此,由也古、札剌儿带率领的蒙古军队也先后对高丽等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

然而,在蒙哥时期的侵略战争中,无论是对西亚地区,还是对南亚地区的战争,在规模与持续时间上都远远不及对于南宋的战争。

蒙宋对抗始于端平元年(1234)的洛阳之争,此后双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据战。从1235年到1230年,蒙古军分路进攻南宋,先后占领了襄阳、樊城、郢州 (今湖北钟祥)、成都等战略要地,但先后又被宋军收复。蒙哥继位之后,命令皇弟忽必烈镇戍漠南汉地,并负责征服南宋。忽必烈的谋臣姚枢认为,自窝阔台以来的伐宋战争之所以毫无进展,是因为蒙古军将们只知道烧杀抢掠,致使南方汉人闻之胆寒,宁死不降。他建议忽必烈应改变策略,将前此秋去春来、专事掳掠的蒙古军分屯要害,以守为主,边作战边耕地,在粮草充足后再进行攻宋战争。忽必烈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在漠南汉地先后奏置了河南经略司、陕西宣抚司,草除弊政,广泛屯田,以为经久之计。在积极备战的同时,忽必烈又分析了蒙宋双方的战略布署,认为南宋有长江为屏障,襄、樊等城市易守难攻,蒙军极难得手。于是,忽必烈向蒙哥提出了先取大理以包抄南宋的战略计划。淳祐十二年(1252) 六月,蒙哥命忽必烈率军远征大理。大理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天的云南全省、贵州、广西西部和四川南部以及缅甸、泰国、老挝的一些地方。忽必烈在对大理的军事行动时,煞费苦心,一改自古在西线用兵必经四川中部和南部的汉源一线的惯例,率军绕过这条古道,由甘肃临洮出发,经今甘、川、藏边界人烟稀少的高山峡谷之地,绕道2000余里抵达金沙江畔,完成了中国古代军事上的一次创举。居住在金沙江彼岸的摩娑蛮(今纳西族)主,大概做梦也想不到会突然从对岸乘革囊和木栰过来那么多的勇士,只得低首迎降。忽必烈降服摩娑蛮主之后,离大理不过400多里路,大理国对如同从天而降的蒙古军毫无备战准备,不久,蒙古大军便长驱直入大理国都。忽必烈对大理军事行动的顺利完成,就形成了对南宋王朝的合围之势。同年12月,忽必烈留大将兀良合台戍守大理,自己班师北返。

对南宋的战略包围既已完成,蒙哥毅然决定发动全面进攻,企图一举荡平苟延残喘的南宋王朝。宝祐五年(1257)春,诏令诸王、诸将出师征宋,在正面战场上布署了左、右两翼大军。右翼军由蒙哥亲自统领,右手诸王及弟末哥、子阿速歹等随从,进攻目标是四川。关于左翼的统帅问题,蒙哥因对忽必烈在中原势力的发展心存顾忌,就解除了他的兵权,改由诸王塔察儿 (斡赤斤孙) 统率,诸王移相哥、察忽剌 (合赤温孙) 及札剌亦儿、弘吉剌、亦乞列思、兀鲁、忙兀五投下贵族各率军统属,进攻目标是荆襄、两淮。汉地诸候军队则分属左、右翼从征。九月,蒙哥命幼弟阿里不哥留守漠北和林,亲统大军南下入蜀。同时,又命令已由大理进入交趾的兀良合台引兵北上,与正面的蒙古左、右翼军形成对南宋的南北夹攻之势。蒙哥此次军事行动的计划是在攻下四川后,顺江东下,三路大军会师鄂州(今湖北武昌),然后南下直捣南宋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宝祐五年(1257)秋,蒙哥率4万右翼军突入四川,塔察儿亦率左翼军包围了樊城。塔察儿只热衷于掳掠财物,恣情享乐,军纪十分涣散,不但樊城连月不克,在此后的一年多战争中,竟一城未取,寸功未立。蒙哥不得不再请忽必烈重统左翼军马。而蒙哥亲率的右翼军于宝祐六年 (1258) 四月兵驻六盘山,七月入大散关,至汉中,开庆元年(1259)初进逼四川重镇合州。蒙哥派使到合州钓鱼山招降,宋守将王坚不从,并杀蒙使于阅武场,激励士卒誓死坚守合州城。二月,蒙哥亲统大军围攻钓鱼山,并切断了南宋援助部队与合州的一切联系。王坚毫不畏惧,率领合州军民依靠钓鱼山险要地形奋勇拒守,致使蒙军连攻5个月不克。六月初,蒙哥看到合州久攻不下,暴躁不安,亲临钓鱼山前沿阵地督战,结果为炮石所伤。七月,蒙哥死于攻宋前线的大军之中了。

蒙哥汗在位共9年,终年53岁,死后同其祖父、伯父一样被埋葬在起辇谷中,追谥为桓肃皇帝,庙号宪宗。

蒙哥遗命,襄阳城破,全城皆灭,鸡犬不留,说明了什么?

襄樊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 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 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樊失陷而告结束。

从军事角度出发,分析其战略目的。定居民阻止敌人有高墙,而游牧民的生活地带只有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场茂盛的大草原,是蒙古人在游牧部落地带和定居民的田地之间,建立了一片广阔的牧场和森林缓冲区。如果说成吉思汗在东伊朗毁灭了由某个费尔多西或某个阿维森纳所创造的辉煌的都市文明的话,那只是因为他想在蒙古的西南边境上造成一种无人区,或者是人为的草原地带,以作为他的帝国的缓冲带或保护带。

有人从人格的精神分析出发,指责成吉思汗的独特性格,即在征服者集团内部加强同仇敌忾的奋斗信念。同样将征服世界者作为理想的希特勒给我们了这点启发。《德国反犹史》在第341-342页告诉我们,1934年,一本名为《成吉思汗,来自亚洲的风暴》的书在德国出版。由于畅销,所以在第二年,该书的续集《成吉思汗平生轶事》出版。希特勒应该读过这些著作。通过这些书,希特勒意识到,“正是一个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杀过敌人的事实把人们都紧紧地聚集在***身边,彼此相连。由于手上都沾上了敌人的鲜血,杀人者就不会轻易地倒戈投敌,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很难被宽恕。”这就大大增强了“歃血为盟”的信念,加强了蒙古军队的战斗力。

冷兵器时代钓鱼城就是一座不可攻破之城?

为什么说冷兵器时代,钓鱼城就是一座不可攻破之城

1259年,巴蜀大地的百姓迎来了一场巨大的浩劫——蒙古入侵。蒙哥汗,是蒙古帝国第四任大汗,他雄心勃勃,决定完成先祖成吉思汗未竟的事业,那就是征服世界。

为此,蒙哥汗于1252年,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发动大规模西征,兵锋直指波斯、阿拉伯诸国。而蒙哥自己,则紧锣密鼓地准备征宋之战。因为南宋的富庶和强大,是其他诸国无法比拟的。这块巨大的肥肉,蒙哥自然不会让予他人。

在蒙哥汗以前,蒙古对南宋的进攻都以暴风骤雨式的杀掠为主。从巴蜀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蒙古大军四处出击,到处杀掠,打得南宋犹如惊弓之鸟。但是蒙古人还并未巩固自己对于华北和中原的统治。因此只要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便会立即撤走,丝毫不逗留。因此,南宋虽然多次败于对手,却仍维持着领土的完整。

然而蒙哥汗继位后,情况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对宋朝的攻势中,蒙哥汗开始注意在南宋边境建立屯驻基地,以此作为进一步征服宋朝的基地。随后,蒙古大军在长达数千里的边境,划分出三个进攻方向,从西到东分别是巴蜀、荆襄以及两淮,而蒙哥最重视的,莫过于巴蜀战场。巴蜀地区,位于长江上游,人口繁盛、物产丰富。凭借上游之利,蒙古战船便可顺流直下,直取下游的荆襄以及临安。因此,只要巴蜀陷落,南宋必亡无疑。

为了顺利攻取巴蜀,蒙哥汗又异想天开,派自己的弟弟忽必烈开辟了第四战场。1253年,忽必烈穿越千里无人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灭亡了位于云南的大理国,直接绕到了南宋的背后。随后,蒙古大将兀良合从云南出发,对四川发动了南北夹击。可以说,南宋的四川已经处于危若累卵的境地。

1257年秋,蒙古大军大举入川,顺利占领了成都,西川全部沦陷。1258年,蒙哥汗亲自率领征蜀大军到达汉中,兵锋直指东川。而南宋所能依靠的屏障,只剩下重庆。重庆一旦丧失,全蜀皆将沦陷。因此,南宋沿重庆府城沿嘉陵江及其支流涪江、渠江而上,拔地而起了众多临江的山城堡寨。钓鱼城和另外主要分布在川北、川东的9座山城,因在防卫上最为险要而得名“四川八柱”。

然而在数十万蒙古军的攻击下,“四川8柱”丢失了“7柱”,仅剩钓鱼城仍在苦苦支撑。只要钓鱼城沦陷,重庆必然不保。钓鱼城始建于1243年,位于合州的钓鱼山。按照设计,钓鱼城绝不是一般的防御山城,而是重庆的屏障和防守巴蜀的防御要点。

那么钓鱼城到底特殊在哪呢?

首先,钓鱼城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之要冲,正面控制着三江展开的扇形地区,背靠山脉,既可以组织南下的蒙古大军长驱直入,也可以连接渠江,组成封锁长江。其次,从城池来说,此城面积2.5平方公里,坐落于州东10里的钓鱼山上,山势陡峭、四周都是悬崖峭壁,东西南三面临江,乃是易守难攻之地。

更加厉害的是,钓鱼城内还有多座蓄水池以及平坦的耕地。利用这些水塘,宋军既可以保证饮水,同时还可食用池中的鱼鳖。与此同时,钓鱼城守将王坚还充分利用城内的耕地,“春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收粮运薪,以战以守。”因此在蒙哥汗到来前,宋军已然聚集了可供数年之食的粮草。即使没有粮草输入,城中军民也可在城中耕地、捕鱼以自给自足。可以说,在冷兵器时代,钓鱼城简直就是一座不可攻破之城。

1259年,蒙哥汗的蒙古大军已经席卷全川,各路大军汇集于钓鱼城下,兵力已达10万人之多。而钓鱼城的宋军,不过2万人。然而蒙哥汗很谨慎,为了攻克此城,蒙古军从三个方面孤立钓鱼城,切断了钓鱼城与下游的联系。随后,蒙哥汗便“合诸道兵围合州”,同时还修建了许多攻城设备,例如投石机等等。2月3日,蒙古军正式攻城,他们兵分三路,从东、北、西三面对钓鱼城发动了猛攻。

然而钓鱼城地势陡峭,攻城步兵走一步滑两步,加之城上宋军不断对他们射出弩箭、扔出滚木。因此,蒙古军进攻了两个月,连钓鱼城的城墙都难以摸到。而蒙古人的攻城武器,在钓鱼城天险面前,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乃至于“炮矢不能及,梯冲不可接”。而宋军的石弹以及弓箭,则可在高度的加持下,发挥更强的威力。

进入四月,下了20天大雷雨,蒙哥不得不下令攻城。4月22日,大雨停歇,蒙哥亲自擂鼓,强攻护国门。承受巨大的死伤,蒙军一度登上城头,但最终还是被闻讯而来的宋朝援军打退。到了5月,蒙古军还是屡攻不下,曾经坚韧不拔的蒙古战士也对钓鱼城产生了畏惧。反观钓鱼城军民,他们群情激奋、万众一心,斗志高昂。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为了自由和家人而战。一旦城池攻破,按照蒙古人的秉性,必然屠城。即使不死,家人也会成为奴隶。

因此,钓鱼城守军白天坚决抵抗,晚上就偷偷摸出城墙,对蒙军的军营发动突袭,甚至差点杀到了蒙哥本人面前。就这样,蒙军的士气越来越低落,而钓鱼城的天气则越来越炎热。众所周知,重庆曾被称为“火炉”,到了夏天,该地的天气简直就像蒸笼一样。对于来自北方的蒙古人来说,在这里打仗简直就像在地狱里受苦。而到了六月,蒙哥汗的铁杆狗腿子——汪德臣又战死了,而这一切,都严重挫伤了蒙古人的信心。

七月初,钓鱼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热浪,甚至连山上的草木都热死了。而城下的蒙古军,更是疫病流行、军心涣散。光是霍乱,就夺走了许多蒙古兵的性命。而“懂王”蒙哥,则命士兵们饮酒治病,结果不仅没有控制住瘟疫,还损伤了蒙军的战斗力

为了显示守军的实力,王坚还利用投石机,向蒙古人投掷两种特殊的炮弹——“各重30斤的鲜鱼两尾,已经蒸面饼数百张”。在鱼腹中,还藏了一封信:

“尔北兵可烹鲜鱼食饼,再守十年,亦不可得也”。

简单翻译来就是,你们可以烹鲜鱼,就着饼吃。我们再守十年,你们也攻不下来。对于守城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后勤。再坚固的城池,也会因为粮食吃尽而陷落。而钓鱼城内,却能将面饼当炮弹扔。在冷兵器时代,此城简直是敌军的噩梦。

既然钓鱼城那么难打,蒙哥为何不退兵呢?原来在其他战场,蒙军都高歌猛进,其中忽必烈在荆湖战场屡战屡胜。蒙古人最崇尚勇士,若蒙哥汗不能攻取巴蜀,其汗位恐怕都要岌岌可危了。因此,蒙哥汗只好顶着酷暑,继续攻城。

在钓鱼城西门,蒙哥汗修筑了一座云车,可以观测城中动静,侦测城中是否还有水。谁知,云车刚刚建好,就被宋军炮手盯上了。当蒙哥汗亲自登上云车,一位不知名的宋军炮手立即发射一颗石弹,直接击中一位侦察兵,将其打飞到百步之外。而蒙哥汗,也为“炮风所震”,并因此得了病。

回到帐中,蒙哥汗坚持他的土方子——喝酒治病。其结果自然是越治越病。最终,蒙哥病死于今天的重庆北温泉。

蒙哥死后,蒙军只留3000人监视钓鱼城,其余军队北返。据说蒙哥汗临终时说:“此城攻破后,必定屠尽全城”。然而这样的狠话,不过是蒙哥的无能狂怒。最终,钓鱼城守住了,南宋又延长了20年国祚。

与此同时,旭烈兀的西征也在埃及停止,非洲和欧洲都免了一场灭顶之灾。可以说,钓鱼城之战,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从1243年到1279年,钓鱼城守卫了36年,牢牢地控制着三江,蒙古军甚至不能前进一步。1276年,元军绕过钓鱼城,攻陷襄阳,最终逼迫临安的南宋皇帝和太后就投降,钓鱼城只剩一座孤城。而此城中,却挤进了17万山民。即使有耕地,也无法养活如此多的百姓。

1279年,南宋灭亡后仍坚守3年之久的钓鱼城守军,在得到不屠城的保证后,决定开城投降,而元军将领也信守了承诺。然而即便如此,仍有32名宋军将领拔剑自杀,用鲜血祭奠已然灭亡的国家。

钓鱼城保卫战,其意义是巨大的。蒙哥意外战死钓鱼城,引发了蒙古内部汗位的纷争。而倾心汉法的忽必烈,则登上汗位,建立了中国式的元朝。忽必烈继位后,改变了蒙古人统治东亚汉地的态度和政策,不再滥杀无辜。因此有学者认为,钓鱼城之战,为南宋军民争取到了时间,争取到蒙古贵族的文明化。因此,忽必烈灭宋时,并未进行大规模杀戮。而这一切,都必须归功于钓鱼城英勇的守军。

好了,今天关于“文明与征服蒙哥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文明与征服蒙哥阵容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相关阅读